商品别名 |
鉴定凤首壶瓷器,鉴定估价 |
面向地区 |
产地 |
山东 |
|
尺寸 |
15*16cm |
风格 |
自然 |
工艺 |
篆刻 |
适用场所 |
礼堂 |
制作方法 |
纯手工 |
景德镇上哪可以鉴定凤首壶瓷器 凤首壶是唐代新出现的风格样式,一般认为是模仿波斯萨珊和粟特的金银器“胡瓶”造型。唐代王昌龄《从军行》有“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的描述。唐代卢纶《送张郎中还蜀歌》也有“垂杨不动雨纷纷,锦帐胡瓶争送君”的诗句。
1975年内蒙古敖汉旗李家营子的唐代墓葬出土了一件鎏金胡人头像银执壶,让今天的人们得以见到“胡瓶”的真实模样。实际上,带把壶是萨珊、粟特银器中流行的一种器皿,口部有鸭嘴状流,细颈,鼓腹,喇叭形高足,肩部至腹部(或口部至腹部)安弧形把。
带把壶奇特的造型极富装饰性,传入中国后很快就成为瓷器模仿的对象,由于壶口上的盖子多做成凤首形,所以在瓷器中通常称之为“凤首壶”。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李家营子出土的银带把壶,把手上端与口缘相接处有一深目高鼻的胡人头像,这类把手上端直接安在口部的做法,属于粟特风格。
唐代陶瓷工匠们也吸收了“胡瓶”的造型,创制出了具有异域风情的三彩凤首壶。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版《将乐县志》“坑冶”中记载:“瓷器窑玖座,三座在龙池都,今废。六座在南胜都,今废。”其中的“南胜都”,在今天的将乐县南口乡南胜村一带。
将乐自然条件,蕴藏丰富的瓷土和水源,为陶瓷生产和运输提供了得天厚的条件。早在唐代,将乐窑已成为国内颇具的综合性瓷窑(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历史博物馆“唐三彩”展区挂着一幅唐代瓷窑遗址分布图,图中标注的中国60多个瓷窑遗址中八闽属地仅有两处,将乐便是其中一处。)
宋代是将乐经济文化的鼎盛期,以理学家杨时故里而蜚声宇内。清乾隆《将乐县志》云:“邹鲁笃生圣贤之区,遗泽流风,至今未艾。过其里者,想文物声名之盛,问车服礼器,犹有存者。”
宋代将乐窑主要生产青瓷、青白瓷、酱釉瓷等品种,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色。当时南方有景德镇青白瓷、龙泉青瓷、建窑黑瓷等,诸大窑系可谓各有侧重,置身繁荣的窑业之林,将乐窑以其的风格,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蓬勃发展。
将乐窑融汇南北方制瓷工艺,博采众家之长,产品以娟秀造型和传神气韵中外,体现了宋瓷不浮、不嚣、不靡、不媚的艺术风格,诠释“美到是自然”的艺术境界。将乐窑作为闽西北的重要窑口和区域文化生命力的象征,对江南制瓷手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