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收藏品>古玩收藏品>观音像为什么向来都是以胖为美? 免费发布古玩收藏品信息
广告
热门浏览

观音像为什么向来都是以胖为美?

更新时间:2019-01-14 09:14:08 信息编号:252781721
  • 面议

  • 河南胥藏文化

  • 瓷器玉器出手

  • 瓷器玉器出手,河南胥藏文化,明德化瓷的价格,明德化瓷的行情

分享

详情介绍

商品别名
瓷器玉器出手,藏品出手,河南胥藏文化,明德化瓷的价格
面向地区
全国
品牌
河南胥藏文化
材质
瓷器玉器出手
摆挂形式
摆饰
表面工艺
印刷
尺寸
80*38cm
风格
中式
工艺
纯手工
是否可定制
适用场景
各种场所
纹饰图案
山水花卉
造型
植物

观音像为什么向来都是以胖为美?

河南胥藏文化解读——

观音像为什么向来都是以胖为美?

信仰佛教的读者应该对观音像都不陌生,但不少人疑惑为什么观音像多数都是“以胖为美”?即使在当代“V脸”当道,观音的造像依然保持“丰腴”的特征,今天正瀚说石来跟大家一起分析。

男相转为女相

观音像: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


(魏晋 敦煌莫高窟 说法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菩萨形象以 “秀骨清像”为特征。具体表现为身材修长,清秀瘦削,额头宽阔,鼻子直挺,留有胡须,多为男相。以形写神,注重性情和神态的刻画。服饰表现上褒衣博带,垂领广袖,衣裙疏朗,具有魏晋士大夫的风貌。


(唐代 敦煌遗画《引路菩萨图》 )

但到了唐代,观音画像虽然还保留着虬卷胡子的特征,但是体态更加丰腴、飘逸风动,形成婉约妩媚的 “三段屈曲式”造型,体现了唐代流行的 “人物丰浓、肌胜于骨”的形式美感,菩萨形象逐渐转向女性特征。

据说唐代菩萨的原型大多来自于宫廷仕女,因为宫廷画师接触多就是宫廷仕女,易于观察宫苑女子的日常行止,所以有“菩萨如宫娃”的说法,这也是中国佛教艺术文化本土化的发展。致力于征集民间藏品送往一线拍行(北京瀚海保利,睿嘉四季等)邵先生,《一8伍》 《9伍六玖》 《九四伍3》

主流女性形象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唐朝是以丰肥浓丽为审美取向的,我们从唐代一些画作分析,虽然工艺有别,年龄有少女、少妇之差,但大多面如满月、丰颊秀眉、腰肢圆浑。


(上图均为 唐代 簪花仕女图卷)

画中仕女的服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女性时装文化,呈现出同一种审美取向和精神面貌。


(唐代彩绘仕女俑)

上面这尊是现藏在西安博物馆的唐代彩绘仕女俑,一共16尊都是唐墓随葬器物,每尊女俑都体态丰腴,自信满满的表情,这也与唐代繁荣昌盛,世道太平、丰衣足食的时代背景有关。因为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加上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武则天 画像 网络参考图)

这里不得不提当时的“绝世佳人”女皇武则天,虽然没有太多绘画作品记录下她的真切容颜,但从史书中“方额、广颐、凤颈”的描写中可以断定,她正是凭着宽额头、丰脸颊、圆浑而重叠的颈部及富态形象赢得了“媚娘”的地位,从而为她进一步接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


(龙门石窟 卢舍那佛)

武则天与佛有缘,与李治终定下一世情,便是在出家做尼姑期间。后来她当了皇帝,大兴佛寺,广凿佛像,可能便是出于对佛的感激。洛阳龙门石窟中有许多佛像,便是武则天时代开凿的。龙门石窟中规模大的露天摩崖大龛——奉先寺中,有一尊“卢舍那佛”,被不少学者认为是武则天44岁时的“写真”。

卢舍那佛高具有东方女性的面容特征,被誉为“世上美丽的佛陀”。 据《造像铭》记载,奉先寺兴建时,时为皇后的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同时亲自参加了卢舍那佛的开光仪式,由此可知卢舍那佛与武则天之间应该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武则天曾大力宣扬自己称帝是合天意的。


(唐代 敦煌壁画《都督夫人礼佛图》 )

综合上面这些因素,无疑当时的画师会受主流女性形象的影响,创作出相应的佛像作品,所以观音体态丰腴,形体柔美,偏女性特征。

“丰腴”的民间寓意

前面提及“丰腴”的体态,离不开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同时民间把“丰腴”寓意为“健康”、“生育”、“”、及“意见的影响力”等因素。

“健康”与“生育”这两点相信大家也不陌生,从古到今皆认为丰满而非瘦瘠的女性更适合生育。特别是老一辈认为“瘦弱不禁风,中看不中用”,而丰腴壮硕是女性身体健康的标志,跟现代人物肥胖不太健康的观点有着反差。


(唐代 《宫乐图轴》 )

唐代“”女子地位较高,得到了比其他朝代更多的教育,拥有相对较高的知识素养,她们越来越有主张,能自由的骑马跳胡舞交友打猎,却也不乏写诗弹琴下棋高手,更高度参与政治。例如上面的《宫乐图轴》展现的就是唐代“”女子玩乐的场景,每一位都是“丰腴”的体态。


(上图为 唐太宗画像)

至于“意见的影响力”简单来说就是统治者的“审美眼光”, 太宗李世民的奶奶孤氏是鲜卑族,她们有与中原迥异的习俗,以把牛羊养的膘肥体壮为能,同样女性若是体格健壮矫健也是十分受欢迎的,这个意味她们可以养育更多的子女和富有,更重要的是鲜卑是母系社会,以女性为尊,显然李世民也深受影响。至中唐渐渐起来,一直热衷到晚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对佛像的影响

前面提及唐代“丰腴”的主流女性形象影响到佛像及佛教画像的创作,到了晚唐,社会开始急剧动荡,生活水平也开始逐渐下降,并且由于战争需要,审美又重新向清瘦、矫健滑落。特别宋代 “以肥唯美”的观念扭转,那佛像会有什么变化呢?


(唐代 石雕菩萨坐像)

上面这尊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代石雕菩萨坐像,可以看出是以“丰腴”的体态为主流,脸部丰满饱满,雍容富态、健康自然。


(宋代 青白釉反瓷观音菩萨像)

虽然宋代“以肥为美”的审美已经转变,但是观音造像依然是丰腴。


到了明代,我们从“瓷圣”何朝宗的观音像中,也同样看到观音的造像丰满饱满,面如满月。


到了清代,我们可以从乾隆嘉妃的画像看出,女性已经接近当代审美主流,脸相开始开始偏“V脸”,那清代的观音是不是造像就是“V脸”?


(清德化窑观音坐像)

从上面这尊清代的德化窑观音坐像,跟明代造像相似,变化不大,观音像多以“丰腴”的姿态出现。

所以结合上面几个时代的观音造像对比,观音造像“丰腴”的特征是在唐代开始并确立的,并深受唐代主流女性的形象影响,直到当代观音菩萨的造像依然保留着端庄丰满的特征。其实“以胖为美”这说法不太正确,“丰腴”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饰对观音的敬仰与崇拜。

河南胥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6年

  • 玛瑙紫砂壶,瓷器鼻烟壶,明清瓷器,瓷器玉器出手
  •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二七万达

———— 认证资质 ————

个人认证已通过
企业认证已通过
天眼查已核实
手机认证已通过
微信认证已通过

最近来访记录

  • 广东广州白云网友一个月前在360搜索访问了本页

相关推荐产品

留言板

  • 瓷器玉器出手藏品出手河南胥藏文化明德化瓷的价格明德化瓷的行情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河南胥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观音像为什么向来都是以胖为美?”详细介绍,包括瓷器玉器出手价格、型号、图片、厂家等信息。如有需要,请拨打电话:18595699453。不是你想要的产品?点击发布采购需求,让供应商主动联系你。
“观音像为什么向来都是以胖为美?”信息由发布人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交易汇款需谨慎,请注意调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