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别名 |
木方凳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方凳,属于中国宋元以后家具椅凳类。凳本称为杌凳。“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也”,故杌凳被用作无靠背坐具的名称。“杌凳”二字连用,在北方语言中广泛存在。
四腿下端套有铜足,铜足作筒状,有底,中塞圆木,有方孔,栽铜榫,出头部分,与凳足方孔相交。铜足的功能是用于防止凳足糟朽。这是一件做工考究,具有典型的清代家具风格的方凳。
在坐具当中,家具凳子,马扎是早出现的,它是凳子的前身,在凳子上加一个靠背就演变成为了椅子。凳子在民间的称谓叫杌凳。初用来踩踏上马、上轿时使用,所以也称马凳、轿凳。
凳子的用料简单,用途广泛,所以它比椅子流传的数量大的多。凳子的形状很丰富,出现的早期是长方形,一直延续到明代,到了清代变成方形,还出现扇面形、梅花形、六角形的凳子。
凳子的材料南北各异,江南的凳子多为编藤面;北方的则多用牛皮,两种材料的优点都是透气、柔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以大理石为主的凳子,坐上去凉爽,看上去美观。
圆凳,也叫圆杌,是一种杌和墩相结合的凳子,多带“束腰”,用料较珍贵,如红木、楠木。圆凳的凳面变化较多,有圆形、海棠形、梅花形等。
最近来访记录